Tuesday, February 19, 2013
几个实战创业者的经验
几个实战创业者的经验:任何生意都离不开一个公式
Read more: 几个实战创业者的经验:任何生意都离不开一个公式
都说失败的经验比成功更有价值,创业不易,创业的成功率很低,下面看看知乎网友总结的经验教训,这些经验分享者既有创业者,也有投资人,也有创业公司的员工;既有连续创业者,也有刚创业不久的在校大学生……可以说是比较丰富的样本。创业邦对这些网友的回答进行了整理,供创业者们更全面地认识创业这件事,更全面地借鉴他人的经验教训。
@陈曦
08年-10年,我做了一家手机阅读公司,20多个人的队伍,做了kjava、symbian、iOS的客户端。开始做过盗版,后来得到了一个内容巨头的授权,靠SP代收费和最后卖产品做外包两年赚了几百万。再后来SP被整顿,收入下降到每个月只够发工资,最后我把团队裁到最小,但没关,因为还有用户在用,时不时还有人打客服电话到我手机上。
这次创业不能说是完全失败,我学到了很多,认识了很好的人。分享下我对这段经历的想法:
1、任何生意都是那么一个公式:流量大小及成本*转化率*客单价*回头客比例-产品服务的成本-公司运作的成本 >0
这导致我现在看任何事情,都最快的时间套到这个公式里。
2、看好价值链。手机阅读是个价值链很长的事情。上游有作者、有内容供应商,下游有SP、有运营商、有推广公司。各个利益点都是要钱的主儿不说,很多环节都是不可控的。我羡慕Apple这样通吃产业链的公司,当然我也知道这很难做到。
3、永远不要心存侥幸。当时认为最可能出问题的地方,最后一定出问题。
4、对员工好一点。如果跟随我的人都没有赚到钱,创业就没有任何意义。不过这次创业后,我会请最贵最好的人,不会吝啬钱。请不到最贵最好的人,就是没有效率。最贵是因为最好,有道理的。
5、永远不要因为要卖掉公司而做一家公司。我以后再也不会。
6、心存感激。我认识了很好的投资人,他仍是我下一次创业的投资人。我认识了很多很好的人,他们给了我很多帮助。其中很多人,在下一次创业中我才认识到他们的帮助原来那么的有价值,我真心的感激他们。
7、我应该坚持我认为对的东西。
@杨明慧
我创业5次,很早之前是百度的一名员工,08年辞职和朋友一起做第一家公司,做电视购物,当时的愿望是做最好的电购公司。当时我们对产品筛选非常严格,对广告渠道的筛选也非常谨慎,包括用户服务都做得很好,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我们员工增加到20 人。也有了不错的收入,积累了一些回头客。但好景不长,一个季度以后,开始有一些冒充我们公司的假公司在通过某种途径买到我们的客户资料后进行非法销售。我们不停的接到投诉,并且无法解决问题,当时感到非常困惑。这是第一次创业并且第一次遇到比较严重的难题,业绩下滑,团队中的两个朋友选择了离开,当时还剩下我和另一位伙伴,我们砍掉了2/3的员工,留下了5、6个人来坚守阵地。
这次创业给我的启发就是:前期的选择过于草率,没有调查并了解整个行业的状况就进来干,等于没有了解战场地形的士兵去打仗,必死无疑!还有就是经验太少。
第二个项目是在一个月以后,我在我所居住的小区做了一个社区代购服务网站 - “生活时间”, 启发是:这次学到了不少经验,而且比较后悔当初把这个网站卖掉。这次创业的缺点也比较明显,没有合理的商业计划,这也怪我当初并没有想把它做到多大,我只是想服务一下社区居民而已,管理经验不足,导致心态不能合理的调节,这也都是我总结下来的缺点。
第三个项目是在线教育,最后泡汤的原因是资金链断裂。这次本应是一次成功的创业,但是因为当时个人资本力量不够,两次遇到的投资人都是非专业人士,实在是觉得很倒霉。现在“星职场”已经的很大了,而我的公司却因为资金问题,死的很惨!教训是明显的。经验也是刻骨的!
目前我与朋友又开始了新项目合作,创业越来越有意思,它不断的在用事实告诉你问题的根源在哪里,然后吸引你去继续做新的事情,你会习惯性的去避免之前遇到的所有问题,你还会像孩子等着看动画片一样的等待新问题的到来,然后从赤膊上阵到全身铠甲,解决一个新问题就多了一片新铠甲,最后的你必然会是——刀枪不入,战无不胜!
我不管别人的创业经验是什么,我只分享一下我自己创业,做过两家公司的经验:
1、创业的方向很重要,也许做有些方向,你只要做了,就一定会赚钱,而且很轻松,比如说03~05年的SP,我做过;
2、创业最重要的是团队,而不是资金,我曾经花钱招募过我的团队,他们都很尽职尽责,但我依旧在08年累得心脏都出了问题,只是因为他们虽然敬业,但依旧不是创业者,创业者只有我一个人。这就说明了一个问题,就是,你是否真正找到了自己的创业团队,那些认同方向,认同你,认同公司价值观的人,一起来创业,这是我认为创业最重要的东西——团队,不是说,你公司的人都是你的团队,其实,绝大多数人都不是创业团队的;
3、不要因为创业而创业,我对那些不知道自己做什么,就因为唱了个“在路上”而整天热泪盈眶的创业者表示无语,他们糟蹋了创业这个词汇;
4、创业,失败的可能性是远大于成功的,希望大家做好长期抗战的准备,这不是戏言。
@洪波
90年代中期,我就开始创业。我现在还活着,我是真朴教育的创始人,真朴教育旗下的聂卫平围棋教室现在是中国儿童围棋培训行业的第一品牌。
如何看待创业?先写下这样一句话吧:所有的发生,都是最好的发生。
创业,对我而言,是看清自己,看清这个世界很好的一个工具。
我先谈谈能活到今天的一个重要原因:敬畏。
我是浙江人,第一桶金是99年从电视购物行业赚到的。那个时候的电视购物行业刚刚萌芽,台湾的同行带着我们完全不懂的产品和美轮美奂的录像带来到了大陆……我只记得,很多产品,都卖疯了。
那个年代,一个市级电视台垃圾时间每天一个小时只需要2万元(月费用),再在那个地级市布点,招聘营业员,一个月的营业额能做到50万以上。而且很多款产品我都是给全国发货。呵呵,坑了不少人。
有这个觉悟,也是一年后的事情了。慢慢了解到行业的细节,产品的无效,广告的言过其实。
我停了这个日进斗金的生意,开始寻找别的项目。没有什么原因,或者说,我的底限,我不愿意突破。
ps:有先生曾问我:智慧从哪里来?我沉思了很久,看着先生。先生说了一个字:苦。
@潘欣
03-06年我也曾经有过一段不算成功的创业,虽然不是互联网创业,只是一家公关公司的创业,但我也还算积累了一些经验和教训。
1、兴趣。兴趣一定要成为创业源头,并能让其一直持续下去。我因兴趣而创业,又因兴趣而结束这段创业。开端是0,但有兴趣了,付出很大,见效也快;当我失去兴趣的时候,一切都失去的很快。
2、坚持。如果我为了钱不为了兴趣,我当时可以再多坚持几个月,事实上当时我也有客户,公司生存无忧。如果坚持几个月,WEB2.0热潮就迸发了,我多弄几个客户不在话下,只不过我选择不继续了,后来把这些找上门的客户都推荐给其他公司了。从经营企业的角度看,创业一定要坚持,未来的曙光可能随时爆发。尤其是,你明知道你所经营的方向一定会赚钱的时候,就一定不能放弃。
3、退路。不要给自己留退路。当我当时不想继续公关公司的时候,我就开始寻思自己的退路了。但是回过头来总结,会发现,当你开始找退路的时候,你的公司就加速了衰落,因为你的心已经不在这里。
4、现金流。这个无需多说。我当时的公关公司年营业额也有几百万,但一样因为回款会存在很大的现金流紧张的危机。更何况如今的互联网公司创业基本只出不进。严格的成本意识和现金流管理是创业者所必须具备的技能。
5、价值观。我对公关公司失去兴趣的一个很重要原因就是我不愿意给客户回扣,但是行业氛围如此,如果我不同流合污,我虽可以生存,但是因为很多单子因为回扣问题而失去感觉很郁闷,因为我和那个产业格格不入。当然,这个是一个负面的例子。正面角度看,应该是先理顺自己的价值观是否符合你所选择的行业氛围是否匹配,否则你会很累。不要奢望着靠自己改变世界,改变行业,你只是你。
6、资源。这个不用多说了吧,人财物,总得具备点儿什么,不要相信什么白手起家的神话故事,并把
没有什么真正的成功经验,多次创业,有一次彻底失败,其它主要的两次都没有能做大。现在投身移动互联网大潮,仍然在路上。
1. 知道什么时候放弃。做过一个技术很眩但没有市场的东西,后来果断转向,才生存了下来。
2. 每过一段时间退一步看看大局,做事要执着,但也不能不考虑战略。没有战略的成功叫运气,人到了一定的年龄就不能只等着命运眷顾了。
3. 注重时间效率,做不大的事情不值得你坚守,那叫生意,不是企业。
4. 真心爱你的员工,永远替他们着想。我很高兴我在帮很多以前的员工和朋友们成功。
5. 合伙人超级重要,如果你想创业但不知道做什么,就学着做一个合格的搭档吧。相信我,这样的人不多,如果你是,早晚有人会找你做搭档的。
6. 无私地帮别人吧,并在创业过程中享受快乐。
7. 别忘了你的家,和你的健康。
@夏锎
提供一个Zentertain的案例,Tapic游戏,供抛砖引玉。
从投资回报的角度,虽然Tapic不能说是严格意义的失败,但毕竟其成绩远低于预期,可以作为案例提供一些思考。
09 年底Tapulous的Tap Tap Revenge在App Store如日中天,免费版收费版等多个版本销售非常火爆,于是当时我对Tapic极度乐观,毕竟是在它的基础上进行改进,觉得踩在巨人肩膀成绩应该不会差,在排行榜冲到前几名大有希望。可等到历时半年至2010年7月底发布之后Tapic的成绩远低于预期,最高只在美国进入了收费400名。
总结经验:
1、天时很重要。从2009年底到2010年底以来,市场急速变化,各类游戏大量涌现,Tap Tap类音乐游戏已远没有之前流行。
2、不可低估品牌的作用。TTR作为最早的iPhone游戏之一,有大量的用户群体,而Tapic是后来之辈,缺乏此用户基础。
3、要充分预估风险。除了音乐类游戏的受欢迎度变化,Tapic开发过程中,曾遭遇从iOS3切换至iOS4的转变,游戏方式大为更改。更别提被App审核团队数次reject。
4、明星效应不可忽视。因为TTR里都是名人的歌曲,TTR制作公司Tapulous可以借此进行营销,而Tapic则不能。
5、营销很重要。Tapic虽然玩家反馈不错,但依然缺乏有效的获取大量玩家的渠道。营销很重要,且随着App Store生态的成熟越来越重要。
6、细节细节细节。事后回顾Tapic的开发,觉得游戏细节实在欠琢磨。
7、东边不亮西边亮。日本收费榜Tapic曾进入前20,也算是补偿。
8、如果再来一次,我会做的再快一点,功能简单一点,重点突出一点,不贪大求全。
@刘寅
在大学期间曾经组建过一个团队进行了一次创业,典型的学生热情,做事大胆。在获得融资后,反而加速了项目失败。回头看来整个过程有很多幼稚可笑的桥段和想法,也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
项目是做社区电子商务,我们是专注于校园市场,卖学生需要的商品和服务。
在武汉本地做出了一些效益之后,项目被杭州的一个老板看中,有意向投资。我们当时急缺的就是钱,冲着投资就冒失的把市场逐渐投向杭州。
由于缺少和融资商谈判的经验,烧钱的规划上也缺少经验,在合作初期,团队就一直处于被动,话语权逐渐被老板掌握,在老板急功近利的强势压力下,业务的推动越来越吃力,坚持了大半年,杭州的市场没有按预期的计划吃透,钱却烧了不少,后来财务也出现了问题,团队开始解散。项目失败了以后还打了官司,这已经不是很重要了。
回顾整个过程,有以下几个感想。
团队+激情>资金。这个公式在校园里最能够得到体现,也很容易成立。却在社会中的创业团队里面,这是相当宝贵的财富,也是很难追求到的。
不要冒失的放弃一个市场和投向新市场。即使新旧市场的基本属性可能相同,但是其中的一点差异化就足够让一个准备不充分的团队完全崩溃。
不要让投资商/老板完全掌握项目决策权。即使在现在,投资商对项目的过度干涉而玩死项目的例子屡见不鲜。初始的谈判尤为重要,来钱不难,给钱的人要足够靠谱才是必要的。
公关。回想为什么打不开杭州市场以及为什么武汉的市场却比较容易,发现权力机构的支持十分重要。在武汉有学校的官方支持和电子商务协会的支持,虽然都是非常表面的,但是也产生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团队当时没有正确的认识和珍惜这一点。同时我也在想,如果和这些权力机构更深层次的进行合作,而不是仅仅向他们索取支持,可能项目发展会更好。
@风影
创业一年,做个总结:去年的3月份,我离开了之前创办有半年的公司。或许很多人以为,有过创业经验的人再次创业会容易得多,我当时也这么认为。但事实并非如此,因为一个品牌的打造是需要时间和过程。
关于钱
我的建议是,如果你下定决心创业,至少要准备半年的运营资金。这么做的好处有两点:
1、公司的前几个月,需要花时间去做宣传,甚至招人等,运气好的话可能一两个月有业务上门,运气不好的话半年才有业务很难说。
2、充足的资金能让你安心做事,不至于月底到了担心付房租,发工资,这样相对就不会很被动。
如果钱不是很够,多办几张信用卡吧,实在没办法还能用上。
关于现金流
这个概念可以这样理解:早点从客户那边拿钱,晚点给供应商付钱,那么你就获得很强的现金流。我们再举个例子:假设你现在做一批广告设计,前期客户预付50% 一万块钱,如果你有好的供应商,可以把你印刷费用延迟3个月后付款,那么在3个月中你用这笔资金能做很多事,付工资,交房租,甚至做宣传获得新客户。
我们之前有过项目,前期只拿10%预付款,当时我觉得反正迟早要付的嘛,就把余款推到了年底。结果是项目进行过程中,双方各种问题就出现了,对方一句“不合作”,签署的合约等于一张废纸。
所以,前期能从客户那边多拿点钱就多拿点,说不好白忙一段时间,对方公司就倒闭了。
关于节约成本
一开始创业如果是两三个人,没有必要租个几十平方的办公室,能省则省,20平方差不多了,空间挤挤还是有的,布置温馨点,交通方便点,附近有便宜的午餐就足够了。
这里,你会有个疑问:”公司环境不好不是很难招人吗?“记住,如果你遇到这样的人,他不适合和你一块创业,真正认同你和你公司的,是不会在意这些的。
前大半年,三四个人,租了个80多平方的,很多空间白白浪费掉,每月房租就3千。所以,节约成本也是获得现金流的一种方式。
关于招人
知乎上有个《创业公司应该如何招人》,有兴趣的可以看看,这里面有些关于招人渠道和方法的,我就不讲了,基本都试过。
我的建议是:宁缺勿滥。创业者学会看人很重要,不合适的人一定要狠心pass掉。之前有次好不容易招了个程序员,每天似乎在糊弄任务,写几行代码就给我看说完成到哪里哪里了,来了一个多月,啥都没弄出来。拿了几千块工资潇潇洒洒地走了。只怪当时心太软了,想给他机会,最终倒霉的还是自己。
记住:没有人是不可以替代的。公司缺人不一定死掉,大不了少赚点,但是滥用人一定会死掉。
招什么样的人,我是这么做的,这些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公司的情况来:
1、应届毕业生最好慎重考虑,创业公司培养人的成本很大。有段时间,公司人多了反而我觉得很累,后来才发现白天的时候我基本要陪着设计师做设计给她指导。但是想招有多年工作经验的,一是人家要求肯定高,而是我们不一定管得住他们。我目前的做法是,有半年到一年工作经验的,至少能找到还没有被社会同化的,薪资各方面相对也容易谈。
2、试用人阶段一般公司都是三个月,目前我们的做法是:一试用期两周,录用发正式工资,不录用没工资;二是试用三个月工资低点,正式后工资高点。这仅供参考,不过我还是建议试用三个月,两周时间很难判断一个人合不合适。
3、想要带领一帮优秀的人,得先把自己变得优秀起来。毕竟人都是现实的,凭什么跟你混,那么你钱多,那么能从你哪里学到东西。
关于管理
刚开始创业,很多事情需要创始人亲历亲为,凑钱、招人、搞宣传、做行政、跑客户、甚至扫地、擦桌子,渐渐的人多了起来,任务也分摊出去了。OK,可以放松了?NO!之前有一次出去谈业务,回来发觉没什么进展,人毕竟都有惰性,所以,做为公司的老总,要的是结果。立目标,求结果,把过程交给信赖的人。还有,细节问题不能放过。
创业是一次心灵历练的过程。每天醒来面对的不是忽然成功了,而是无数个的困难和失败,保持激情和专注。还有,需要一颗耐得住寂寞的心。
最后推荐两本书:
《创业者圣经》,很实用;
说说我自己的故事吧,典型的early stage startup,所以故事的营养可能少了些,教训多过经验。
故事从去年开始,本来在美国读phd,去年激动的和2个朋友辍学回来创业,觉得发现了the next big thing, 梦想着用技术改变互联网。这一年下来,见了不少人,听了不少故事,项目却做的很别扭,方向几经转变,founder们在vision和股权上也产生过争议,最后的项目更像是一个compromise。虽然另外两个partner还在继续尝试,我选择了退出。从这个意义上讲,这次创业目前只能算是我个人的‘失败’。现在回头来看,对于第一次创业的团队,尤其是技术型的团队,以下几个方面是要在创业以前好好考虑的:
团队:先说创始人。对于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团队,员工的 personality和技术一样的重要。员工一定要对互联网有基本的sense,要有一个相对open的personality,这个对于早期团队很重要,试想,团队早期本来就即工作辛苦又条件艰苦,再整一群昏昏沉沉的人在一起,这活儿根本没法干。我们就经历过这种痛苦的时候,开始的想法是能干活就行,后来实在受不了了,开始从大学招实习生,团队的氛围马上就好了一些。
技术,产品和资源:国内创业还是产品为王,资源为王,而且往往二者相互结合,现在流行的这些应用没有哪一个不是这样的。
方向:变方向是创业团队最常见的事情了,坚持很多时候并不是什么商业决定,试想项目进展的不顺利,投资人不买账,这个时候你要坚持,而你的partner希望pivot,并且拿着一份新的项目计划指着你的鼻子说除非你能解决现在的问题,否则你这就是拿团队的前途开玩笑,在这个时候,任何决定都和商业无关。现在我还是不知道,下一次我该怎么办,也许我等下应该在知乎上问一下这个问题。
我一定会再次创业,希望下一次,团队的skill set能完整一些,然后大家一起快点儿走,走的坚定一些。
@匿名用户
2005年在一家发品经销商处做销售工作,老板想做发廊管理软件的代理,我学了一段时间,由于老板的想法是发廊买发品送管理软件,而我觉得单独销售此软件更合适,因此跟那家软件公司打了招呼后,自己出来单干,自己做这个软件的代理,算是开始创业了吧。
干了3个月吧,卖出了3套,自己销售兼安装实施培训,再后来不干了,重新回到上家公司开始打工。
Saturday, February 12, 2011
China A market projection for 2011
线索一:年报行情
一:高送转
申银万国研究报告认为,把握年报高送转要遵循三个标准,包括“高积累、高股价、高业绩”。从实际情况看,小盘股板块是高送转的密集诞生地。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具备每股公积金和每股未分配利润之和超过1元,最新股价高于40元,平均股本小于4亿股,而且年报业绩有望增长50%以上四个特点的公司有88家,其中小盘公司占到72家,包括11家创业板公司、61家中小板公司。这些公司有望成为高送转题材股行情的主力。
中小板公司中,从每股未分配利润来看,洋河股份(212.00,3.00,1.44%)、科伦药业 、七星电子(88.80,0.00,0.00%)等个股每股未分配利润超3元以上,具有较高的送转潜力。创业板的高送转潜力也值得关注。11只符合高送转特点的创业板股,按资本公积金和每股未分配利润的充裕度排序,分别为汇川技术(141.980,1.18,0.84%)、碧水源(113.250,0.03,0.03%)、数码视讯(63.450,0.05,0.08%) 、易世达(75.370,2.69,3.70%)、东方日升(68.480,0.42,0.62%)、乾照光电(80.000,0.35,0.44%)、新大新材(54.200,-0.10,-0.18%)、回天胶业(58.790,1.43,2.49%)、台基股份(50.010,0.45,0.91%)、锦富新材(40.500,-0.03,-0.07%)和上海凯宝(47.980,0.88,1.87%)。分析人士认为,经过大幅调整之后,中小盘股票具备短线反弹能力。
二:好业绩
零售板块业绩不俗。数据显示,2004年至今,以35家零售公司为样本的零售行业保持了持续净利润增长,2007年-2010年净利润增速分别为63%、24%、28%和35%,其中百货行业增速分别为55%、18%、23%和26%,测算全行业2011年的绝对收益空间在15%-20%。
煤炭板块受价格上涨支撑。大同证券在研报中分析,全球极端天气、国内油价上调都对煤价构成支撑,经过近期的震荡整理,资源股重新走出上升趋势,估值有望继续提高,建议中线关注去年四季度业绩环比增长的兰花科创(37.50,0.40,1.08%)、潞安环能(52.47,-0.94,-1.76%)和高送配题材的恒源煤电(42.11,0.49,1.18%)等。
汽车行业销售态势良好。中信建投认为1月份以来汽车按周的终端销售景气环比不断回升,第三周已达到去年9月份的水平,在2009、2010连续两年的销量高增长之后,对2011全年乘用车的销量超出市场预期持乐观态度。关注华域汽车、福耀玻璃(12.03,-0.04,-0.33%)、上海汽车(18.45,0.08,0.44%)、福田汽车(22.56,0.67,3.06%)、潍柴动力(54.90,4.04,7.94%)等。
线索二:低估值
一:银行业
目前银行板块的平均市盈率多在10倍以下,处于历史低位。央行近期宣布自2月9日起提高利率,东北证券(21.62,0.32,1.50%)唐亚韫认为这标志着进入了加息周期。“加息周期中整体上银行业的净息差应该是不断扩大的过程,有利于银行股的估值回升。在通货膨胀高涨的背景下,央行选择轻微增加活期存款的利息,央行保护银行净息差的态度非常明显,可以在一定时期内消除市场对于银行会受到非对称加息缩小息差的担心,有助于目前低估值的银行板块的估值恢复。”
具体到对于各个上市银行的影响来说,唐亚韫认为活期存款比重越高、债券周期越短的银行越容易在此次加息中受益,招商银行(12.71,0.00,0.00%)、中信银行(5.21,0.02,0.39%)、南京银行(10.18,-0.01,-0.10%)、北京银行(11.62,-0.05,-0.43%)等银行相对来说更容易受益。整体维持前期在银行系列报告中对于银行业优于大市的评级,银行目前整体的估值水平应该有进一步提高的空间。
二:保险
“保险股估值偏低,目前安全边际较高。”中信证券(12.57,-0.07,-0.55%)研究报告认为,“目前三家保险上市公司的AH折价幅度回落至14%-23%,保险A股被国内投资者低估。目前平安、太保和国寿股价隐含的2011年新业务倍数分别为8.6、6.9和11.5倍,低于历史平均估值,其中国寿已处于历史最低估值,平安和太保接近历史最低估值。”
中信证券看好国内保险市场成长性,但短期内保费增速高低在于保险公司的产品供给和渠道建设。预计个税递延养老试点、变额年金产品试点、各公司加强与银行网点合作以及个险代理人队伍建设,将是2011年承保推动力;加息有利于保险资金资产配置和银保保单销售,维持保险行业“强于大市”评级。考虑到平安的AH折价幅度最大,预计2010年证券业务、信托和产险业务利润高增长,以及前期对市场不利因素的消化,平安的安全边际最高,将推荐顺序调整为中国平安(49.97,-0.60,-1.19%)、中国太保(22.62,0.10,0.44%)、中国人寿(21.37,0.07,0.33%)。
线索三:政策利好
一:水泥股
“在政府的政策扶持下,水泥需求仍有很大的增长潜力。”中银国际认为“中央一号文件出台,内容包括未来十年政府将投资约4万亿人民币用于水利建设,从而改善中国较为落后的水利条件。这就意味着未来每年的投资将达到4000亿人民币,这一数字比2010年的2000亿人民币高出一倍。”
中银国际认为,这将是历史上对水利项目最大规模的一次投资,资金将由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共同提供。根据行业标准,每1万亿投资将带来1.5亿吨水泥需求,那么每年4000亿的投资预算就意味着未来十年中每年6000万吨的水泥需求,相当于2010年和2011年水泥需求预测的3.4%和3.1%。鉴于水利工程的建设需要消耗大量水泥,因此“中央一号文件”对水泥股来说是一项重大利好消息。从经常遭受干旱和洪水的地区来判断,海螺水泥(31.20,1.15,3.83%)等应受益于他们在安徽、山东、广东、广西和中国西南地区的业务。
二:新能源车
“政策对新能源车的推动力超出预期。”光大证券(14.81,0.00,0.00%)认为,“预计到2012年,北京市将推广3万辆私人电动乘用车,并配套建设充电站100座以及3.6万个电动车充电桩。这表明,具备本地车厂的地方政府动力十足。预计2012年前新能源汽车增量1.2万辆,保有量将超过15万辆,2011年-2012年行业将保持260%的复合增长,将成为最具吸引力的新能源子行业。”
光大证券建议重点关注大洋电机(29.00,1.04,3.72%),公司是新能源车行业最具业绩弹性和壁垒的标的,新能源车电驱动系统业绩贡献3年增长4倍,12年占比超50%;空调节能化,直流无刷电机迅速替代传统产品,价格毛利率双翻番;永磁直驱电机唯一实现量产的国内大厂,受益国家电机补贴带来的市场井喷
一:高送转
申银万国研究报告认为,把握年报高送转要遵循三个标准,包括“高积累、高股价、高业绩”。从实际情况看,小盘股板块是高送转的密集诞生地。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具备每股公积金和每股未分配利润之和超过1元,最新股价高于40元,平均股本小于4亿股,而且年报业绩有望增长50%以上四个特点的公司有88家,其中小盘公司占到72家,包括11家创业板公司、61家中小板公司。这些公司有望成为高送转题材股行情的主力。
中小板公司中,从每股未分配利润来看,洋河股份(212.00,3.00,1.44%)、科伦药业 、七星电子(88.80,0.00,0.00%)等个股每股未分配利润超3元以上,具有较高的送转潜力。创业板的高送转潜力也值得关注。11只符合高送转特点的创业板股,按资本公积金和每股未分配利润的充裕度排序,分别为汇川技术(141.980,1.18,0.84%)、碧水源(113.250,0.03,0.03%)、数码视讯(63.450,0.05,0.08%) 、易世达(75.370,2.69,3.70%)、东方日升(68.480,0.42,0.62%)、乾照光电(80.000,0.35,0.44%)、新大新材(54.200,-0.10,-0.18%)、回天胶业(58.790,1.43,2.49%)、台基股份(50.010,0.45,0.91%)、锦富新材(40.500,-0.03,-0.07%)和上海凯宝(47.980,0.88,1.87%)。分析人士认为,经过大幅调整之后,中小盘股票具备短线反弹能力。
二:好业绩
零售板块业绩不俗。数据显示,2004年至今,以35家零售公司为样本的零售行业保持了持续净利润增长,2007年-2010年净利润增速分别为63%、24%、28%和35%,其中百货行业增速分别为55%、18%、23%和26%,测算全行业2011年的绝对收益空间在15%-20%。
煤炭板块受价格上涨支撑。大同证券在研报中分析,全球极端天气、国内油价上调都对煤价构成支撑,经过近期的震荡整理,资源股重新走出上升趋势,估值有望继续提高,建议中线关注去年四季度业绩环比增长的兰花科创(37.50,0.40,1.08%)、潞安环能(52.47,-0.94,-1.76%)和高送配题材的恒源煤电(42.11,0.49,1.18%)等。
汽车行业销售态势良好。中信建投认为1月份以来汽车按周的终端销售景气环比不断回升,第三周已达到去年9月份的水平,在2009、2010连续两年的销量高增长之后,对2011全年乘用车的销量超出市场预期持乐观态度。关注华域汽车、福耀玻璃(12.03,-0.04,-0.33%)、上海汽车(18.45,0.08,0.44%)、福田汽车(22.56,0.67,3.06%)、潍柴动力(54.90,4.04,7.94%)等。
线索二:低估值
一:银行业
目前银行板块的平均市盈率多在10倍以下,处于历史低位。央行近期宣布自2月9日起提高利率,东北证券(21.62,0.32,1.50%)唐亚韫认为这标志着进入了加息周期。“加息周期中整体上银行业的净息差应该是不断扩大的过程,有利于银行股的估值回升。在通货膨胀高涨的背景下,央行选择轻微增加活期存款的利息,央行保护银行净息差的态度非常明显,可以在一定时期内消除市场对于银行会受到非对称加息缩小息差的担心,有助于目前低估值的银行板块的估值恢复。”
具体到对于各个上市银行的影响来说,唐亚韫认为活期存款比重越高、债券周期越短的银行越容易在此次加息中受益,招商银行(12.71,0.00,0.00%)、中信银行(5.21,0.02,0.39%)、南京银行(10.18,-0.01,-0.10%)、北京银行(11.62,-0.05,-0.43%)等银行相对来说更容易受益。整体维持前期在银行系列报告中对于银行业优于大市的评级,银行目前整体的估值水平应该有进一步提高的空间。
二:保险
“保险股估值偏低,目前安全边际较高。”中信证券(12.57,-0.07,-0.55%)研究报告认为,“目前三家保险上市公司的AH折价幅度回落至14%-23%,保险A股被国内投资者低估。目前平安、太保和国寿股价隐含的2011年新业务倍数分别为8.6、6.9和11.5倍,低于历史平均估值,其中国寿已处于历史最低估值,平安和太保接近历史最低估值。”
中信证券看好国内保险市场成长性,但短期内保费增速高低在于保险公司的产品供给和渠道建设。预计个税递延养老试点、变额年金产品试点、各公司加强与银行网点合作以及个险代理人队伍建设,将是2011年承保推动力;加息有利于保险资金资产配置和银保保单销售,维持保险行业“强于大市”评级。考虑到平安的AH折价幅度最大,预计2010年证券业务、信托和产险业务利润高增长,以及前期对市场不利因素的消化,平安的安全边际最高,将推荐顺序调整为中国平安(49.97,-0.60,-1.19%)、中国太保(22.62,0.10,0.44%)、中国人寿(21.37,0.07,0.33%)。
线索三:政策利好
一:水泥股
“在政府的政策扶持下,水泥需求仍有很大的增长潜力。”中银国际认为“中央一号文件出台,内容包括未来十年政府将投资约4万亿人民币用于水利建设,从而改善中国较为落后的水利条件。这就意味着未来每年的投资将达到4000亿人民币,这一数字比2010年的2000亿人民币高出一倍。”
中银国际认为,这将是历史上对水利项目最大规模的一次投资,资金将由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共同提供。根据行业标准,每1万亿投资将带来1.5亿吨水泥需求,那么每年4000亿的投资预算就意味着未来十年中每年6000万吨的水泥需求,相当于2010年和2011年水泥需求预测的3.4%和3.1%。鉴于水利工程的建设需要消耗大量水泥,因此“中央一号文件”对水泥股来说是一项重大利好消息。从经常遭受干旱和洪水的地区来判断,海螺水泥(31.20,1.15,3.83%)等应受益于他们在安徽、山东、广东、广西和中国西南地区的业务。
二:新能源车
“政策对新能源车的推动力超出预期。”光大证券(14.81,0.00,0.00%)认为,“预计到2012年,北京市将推广3万辆私人电动乘用车,并配套建设充电站100座以及3.6万个电动车充电桩。这表明,具备本地车厂的地方政府动力十足。预计2012年前新能源汽车增量1.2万辆,保有量将超过15万辆,2011年-2012年行业将保持260%的复合增长,将成为最具吸引力的新能源子行业。”
光大证券建议重点关注大洋电机(29.00,1.04,3.72%),公司是新能源车行业最具业绩弹性和壁垒的标的,新能源车电驱动系统业绩贡献3年增长4倍,12年占比超50%;空调节能化,直流无刷电机迅速替代传统产品,价格毛利率双翻番;永磁直驱电机唯一实现量产的国内大厂,受益国家电机补贴带来的市场井喷
Tuesday, January 19, 2010
A very good startup idea about 3G/4G network
据市场调研公司Gartner称,与整体网络的600亿美元的市场相比,手机广告市场还很小,去年大概只有
20亿美元。如何改进手机广告至为重要。那些密切关注移动应用并能与应用开发商(那些编写了偶尔打发
时间用的移动程序,如名片读取器和钓鱼游戏的自由软件编程者)分享财富的公司,将成为赢家。谁能为
应用程序和手机设备提供一个最好的生态系统,谁才能遥遥领先。“能设计出用多种方式赚钱的移动平台
的公司才会最终获胜。”一家开发移动应用程序的音乐下载服务公司M OG首席执行官海曼说。
苹果公司就具有建立这个生态系统的领先优势。据市场研究公司IDC估计,苹果的开发人员已为苹果
的装置创造了超过12.5万个移动设备,这是A ndroid数量的7倍多,其应用的多样性已经帮助iPhone迅速
拿到手机份额的14%,而所有A ndroid设备加在一起的份额只有3.5%。但过去的几个月,越来越多的应用
开发商抱怨说,他们不挣钱,免费软件太普遍了,大多售价都还不足99美分。有些发展商通过在他们的
应用程序中嵌入广告来挣钱,但获利甚微,因为广告往往较小,它们的网络窗口一点也不引人注目。
据熟悉乔布斯想法的人士透露,乔布斯已认识到“移动广告很讨厌”,特别当手机广告冒犯到乔布斯
的唯美个性时,乔布斯和助手讨论如何以其革新音乐播放器和电话那样的方式,来调整移动广告。据透
露,目前有几种可能的方案:苹果可能采用它的用户数据和地理定位技术使广告更具有针对性,以便用
户在午餐期间通过浏览移动网页就能接收到附近某餐厅的特价广告。它还可以创新性地利用iPhone的功
能,比如说,就像在游戏中摇骰子一样,人们摇一下他们的设备就可以获得折扣。
苹果意识到自己需要一个广告客户网和相关技术以针对上网用户的行为习惯制定广告业务。2009年
秋,苹果打算购买A dM ob——— 新兴的手机广告行业的领导者。iPhone或iPodT ouch占据了超过一半的A
dM ob的智能手机广告业务。在两家签订合同之前,谷歌却突然闯进来了,在去年11月8日宣布,将付给
AdM ob 7.5亿美元。
苹果迅即转向A dMob的竞争对手Q uattro。当苹果宣布两家决定合作时,乔布斯出人意料地任命Q
uattro CEO米勒为手机广告业务副总裁。副总裁这个称号在苹果内部可是很罕有的。苹果还专门聘请了
一位专业的并购专家,以便更好地参与交易竞争。
20亿美元。如何改进手机广告至为重要。那些密切关注移动应用并能与应用开发商(那些编写了偶尔打发
时间用的移动程序,如名片读取器和钓鱼游戏的自由软件编程者)分享财富的公司,将成为赢家。谁能为
应用程序和手机设备提供一个最好的生态系统,谁才能遥遥领先。“能设计出用多种方式赚钱的移动平台
的公司才会最终获胜。”一家开发移动应用程序的音乐下载服务公司M OG首席执行官海曼说。
苹果公司就具有建立这个生态系统的领先优势。据市场研究公司IDC估计,苹果的开发人员已为苹果
的装置创造了超过12.5万个移动设备,这是A ndroid数量的7倍多,其应用的多样性已经帮助iPhone迅速
拿到手机份额的14%,而所有A ndroid设备加在一起的份额只有3.5%。但过去的几个月,越来越多的应用
开发商抱怨说,他们不挣钱,免费软件太普遍了,大多售价都还不足99美分。有些发展商通过在他们的
应用程序中嵌入广告来挣钱,但获利甚微,因为广告往往较小,它们的网络窗口一点也不引人注目。
据熟悉乔布斯想法的人士透露,乔布斯已认识到“移动广告很讨厌”,特别当手机广告冒犯到乔布斯
的唯美个性时,乔布斯和助手讨论如何以其革新音乐播放器和电话那样的方式,来调整移动广告。据透
露,目前有几种可能的方案:苹果可能采用它的用户数据和地理定位技术使广告更具有针对性,以便用
户在午餐期间通过浏览移动网页就能接收到附近某餐厅的特价广告。它还可以创新性地利用iPhone的功
能,比如说,就像在游戏中摇骰子一样,人们摇一下他们的设备就可以获得折扣。
苹果意识到自己需要一个广告客户网和相关技术以针对上网用户的行为习惯制定广告业务。2009年
秋,苹果打算购买A dM ob——— 新兴的手机广告行业的领导者。iPhone或iPodT ouch占据了超过一半的A
dM ob的智能手机广告业务。在两家签订合同之前,谷歌却突然闯进来了,在去年11月8日宣布,将付给
AdM ob 7.5亿美元。
苹果迅即转向A dMob的竞争对手Q uattro。当苹果宣布两家决定合作时,乔布斯出人意料地任命Q
uattro CEO米勒为手机广告业务副总裁。副总裁这个称号在苹果内部可是很罕有的。苹果还专门聘请了
一位专业的并购专家,以便更好地参与交易竞争。
Wednesday, June 17, 2009
The Trading Books Reading List
Technical Analysis, Trading, Markets
Charting the Stock Market: The Wyckoff Method, Hutson, Weis, Schroeder
Forecasting Financial Markets, Tony Plummer
How to Make Profits in Commodities, William D. Gann
Market Wizards, Jack Schwager
Mind over Markets, James F. Dalton
Profits in the Stock Market, Harold M. Gartley
Reminiscences of a Stock Operator, Edwin Lefevre
Stock Market Technique No. 1 & No. 2, Richard D. Wyckoff
Street Smarts, Linda Raschke, Larry Connors
Studies in Tape Reading, Richard D. Wyckoff (Pen Name: Rollo Tape)
Tape Reading & Market Tactics, Humphrey B. Neill
Technical Analysis and Stock Market Profits, Richard W. Schabacker
Technical Analysis of Stock Trends, Edwards and Magee
Technical Analysis of the Financial Markets, John Murphy
The ABC of Stock Speculation, S. A. Nelson
The New Market Wizards, Jack Schwager
Trading Risk: Enhanced Profitability through Risk Control, Kenneth L. Grant
The Taylor Trading Technique, George Douglas Taylor
Trader Vic Methods of a Wall Street Master, Victor Sperandeo
Trader Vic II Principles of Professional Speculation, Victor Sperandeo
Trading Commodity Futures with Classical Chart Paterns, Peter Brandt
Viewpoints of a Commodity Trader, Roy W. Longstreet
Viewpoints of a Commodity Trader, Roy Longstreet
Wall Street Ventures and Adventures, Richard D. Wyckoff
Misc.
Atlas Shrugged, Ayn Rand
Letters from a Stoic : Epistulae Morales ad Lucilium, Seneca
Mean Genes: Taming Our Primal Instincts, Terry Burnham, Jay Phelan
Meaning of it all : Thoughts of a Citizen Scientist, Richard Feynman
Monte Walsh, Jack Schaeffer
Psychology of Judgment and Decision Making, Scott Plous
Rational Choice in an Uncertain World, Robyn M. Dawes
Shogun, James Clavell
Statistical Methods, George Snedecor
The New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Data, T. Anderson and J. D. Finn
The Secrets of Turf Handicapping, Robert Bacon
The Winner's Curse, Richard Thaler
The Wisdom of Crowds, James Surowiecki
Triumph of Optimists: 101 Years of Global Investment Returns, Elroy Dimson
Charting the Stock Market: The Wyckoff Method, Hutson, Weis, Schroeder
Forecasting Financial Markets, Tony Plummer
How to Make Profits in Commodities, William D. Gann
Market Wizards, Jack Schwager
Mind over Markets, James F. Dalton
Profits in the Stock Market, Harold M. Gartley
Reminiscences of a Stock Operator, Edwin Lefevre
Stock Market Technique No. 1 & No. 2, Richard D. Wyckoff
Street Smarts, Linda Raschke, Larry Connors
Studies in Tape Reading, Richard D. Wyckoff (Pen Name: Rollo Tape)
Tape Reading & Market Tactics, Humphrey B. Neill
Technical Analysis and Stock Market Profits, Richard W. Schabacker
Technical Analysis of Stock Trends, Edwards and Magee
Technical Analysis of the Financial Markets, John Murphy
The ABC of Stock Speculation, S. A. Nelson
The New Market Wizards, Jack Schwager
Trading Risk: Enhanced Profitability through Risk Control, Kenneth L. Grant
The Taylor Trading Technique, George Douglas Taylor
Trader Vic Methods of a Wall Street Master, Victor Sperandeo
Trader Vic II Principles of Professional Speculation, Victor Sperandeo
Trading Commodity Futures with Classical Chart Paterns, Peter Brandt
Viewpoints of a Commodity Trader, Roy W. Longstreet
Viewpoints of a Commodity Trader, Roy Longstreet
Wall Street Ventures and Adventures, Richard D. Wyckoff
Misc.
Atlas Shrugged, Ayn Rand
Letters from a Stoic : Epistulae Morales ad Lucilium, Seneca
Mean Genes: Taming Our Primal Instincts, Terry Burnham, Jay Phelan
Meaning of it all : Thoughts of a Citizen Scientist, Richard Feynman
Monte Walsh, Jack Schaeffer
Psychology of Judgment and Decision Making, Scott Plous
Rational Choice in an Uncertain World, Robyn M. Dawes
Shogun, James Clavell
Statistical Methods, George Snedecor
The New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Data, T. Anderson and J. D. Finn
The Secrets of Turf Handicapping, Robert Bacon
The Winner's Curse, Richard Thaler
The Wisdom of Crowds, James Surowiecki
Triumph of Optimists: 101 Years of Global Investment Returns, Elroy Dimson
Wednesday, October 15, 2008
Don't Buy don't buy at current situation
If the market theory is true, the new low in last week around 8,000 should be retested. Just wait.
Friday, May 2, 2008
Start to build short position
I start to build short position, lightly with short in V and QID.
===============================================================
The U.S. economy shed jobs for the fourth-straight month in April.
In post-Great Depression history, a four-month losing streak has always preceded a recession. The Labor Department told us this morning that the U.S. lost another 20,000 jobs in April. The economy has shed 260,000 jobs since the new year.
But we’ll spare you the suspense. Here’s the headline you’ll read tomorrow: U.S. Employment Report Better Than Expected. Stocks Rally on Jobs Surprise, Unemployment Down.
Indeed, economists were expecting a net loss of 75,000 jobs in April. And by some mysterious quirk of government math, the unemployment rate actually fell 0.1% from March. It’s now at 5%.
The U.S. stock market, having baked in higher job losses already, surged on the news this morning.
===============================================================
The U.S. economy shed jobs for the fourth-straight month in April.
In post-Great Depression history, a four-month losing streak has always preceded a recession. The Labor Department told us this morning that the U.S. lost another 20,000 jobs in April. The economy has shed 260,000 jobs since the new year.
But we’ll spare you the suspense. Here’s the headline you’ll read tomorrow: U.S. Employment Report Better Than Expected. Stocks Rally on Jobs Surprise, Unemployment Down.
Indeed, economists were expecting a net loss of 75,000 jobs in April. And by some mysterious quirk of government math, the unemployment rate actually fell 0.1% from March. It’s now at 5%.
The U.S. stock market, having baked in higher job losses already, surged on the news this morning.
Tuesday, April 29, 2008
The Fed is saving the Market, not the economics
As foreclosures surge, we also learn today vacant U.S. houses have reached a record high. According to the Census Bureau, over 18.6 million houses are empty -- up 1 million properties from a year ago.
That’s the biggest glut of vacant homes since the Census Bureau started keeping track in 1956. Most likely, this many homes haven’t sat empty since the Great Depression.
Our friend Kurt Richebacher rolled over in his grave so hard this morning he likely pulled a muscle.
But the crumbling housing market is old news, right? Gasoline prices are now the No. 1 economic concern among U.S. consumers.
That’s the biggest glut of vacant homes since the Census Bureau started keeping track in 1956. Most likely, this many homes haven’t sat empty since the Great Depression.
Our friend Kurt Richebacher rolled over in his grave so hard this morning he likely pulled a muscle.
But the crumbling housing market is old news, right? Gasoline prices are now the No. 1 economic concern among U.S. consumers.
Subscribe to:
Posts (Atom)